(2011年9月20日)
李长春
同志们:
在党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今天揭晓。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2007年以来,中宣部等六部门不断探索总结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评选表彰了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总体来看,评选表彰活动呈现出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突出了群众评、评群众。在三届评选活动中,全国累计有2.87亿人次参与评选投票,广大群众共推荐候选人11.28万名,其中90%以上是普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学生和军人。主办部门提前向全社会公布评选标准、办法和程序,通过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开通报纸、网络、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渠道,方便群众推荐、投票、监督。活动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真正做到了群众评、评群众,做到了广泛性和代表性的高度统一,使道德模范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起到了用身边事实教育引导身边人的良好效果。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提高了公信力和权威性。评选严格遵照规定程序规范操作,坚持开门评选,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委托国家统计局监督和参与计票,由公安部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验证有效选票,把群众性、广泛性与专业性、科学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增强了透明度、公信度,使评选活动本身成为提高公民素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三是坚持贴近实际,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各地各部门把评选表彰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紧密结合,与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广泛开展 “评模范、学模范、当模范”等活动,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中提升人生境界,使评选表彰过程成为广大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弘扬真善美的过程,成为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推动道德建设的过程,为进一步培育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力量。
四是坚持宣传引导,最大限度扩大社会影响。中央主要媒体开辟专版特刊、专题专栏,刊发通讯报道、言论评论,制作刊播公益广告,逐一介绍候选人事迹,及时报道评选活动进展情况和社会反响,浓墨重彩地宣传道德模范风采。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设立专题页面开展网上宣传,成千上万的网民跟帖留言、热评热议。及时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模范“故事汇”、广播剧、报告文学、影视剧,引起良好反响。广泛组织巡讲报告、座谈研讨等活动,让道德模范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对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形式多样、贯穿始终的宣传,有力地促进全社会兴起学习道德模范的热潮。
实践证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是引导人民群众大规模参与道德实践的成功探索,是新形势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对于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扬,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成效十分显著,经验弥足珍贵。下面,就进一步发扬成绩、巩固成果,总结提高、创新发展,不断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进程中,党中央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正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面临着难得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鲜明对比中,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令人信服的伟大成就,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坚不可摧的实践基础。二是我们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以及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重大活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大力宣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排除万难,办成大事、办好喜事、办妥难事的伟大实践和丰功伟绩,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空前巩固,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三是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这个目标任务,大力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做新时期雷锋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明显改观,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生可喜变化,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风采。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既为我们学习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极好机遇,同时也使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在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同时抵御西方有害思想文化的渗透,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国内环境看,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日趋明显。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的思想相互交织,反映在道德建设领域,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反应强烈。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更加有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和文明和谐风尚,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看,随着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社交网络、微博的迅速兴起,信息传播更为快捷、覆盖更为广泛、影响更为巨大,既为先进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传播提供了新阵地,也为各种不良信息传播蔓延提供了新渠道。网络色情信息、低俗内容时有出现,对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何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自律和他律,更加有效地占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阵地,用先进思想文化和高尚道德情操引领网络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工作实际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比,与人民群众呼唤提升公民道德的要求相比,公民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如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对公民经常性的道德教育不够深入扎实,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道德建设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等等。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公民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政策措施特别是方法手段仍有不少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同时,我们既要看到面临的这些挑战,也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势,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风貌,城乡环境、公共秩序、文明礼仪、社会服务、旅游景区等方面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积极变化,与30年前相比,整个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尽管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要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只要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思想教育的多种手段,就一定能够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不断上水平。
总之,新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和挑战,对做好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迫切需要。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肩负起光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扎实有力的工作不断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
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我们要把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全社会最基本、最广泛的思想共识,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要紧紧抓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这个根本,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教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深入浅出地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在亿万人民的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要紧紧抓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时代主题,深入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教育,开展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创造的新成就、新经验,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增强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紧紧抓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个重要任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挖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所体现的精神资源,大力宣传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要紧紧抓住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关键环节,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敬业、奉献、诚信、友善、互助等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三、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伟大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道德模范是群众推选出来的身边榜样,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他们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广泛传播、让他们的崇高精神广为弘扬,转化成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财富和形成良好文明风尚的自觉行动。
宣传道德模范,要坚持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实际,真正使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要把宣传道德模范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专版,采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专家点评、群众讨论等形式,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宣传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高尚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操。要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突出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使宣传形式丰富多彩,宣传内容亲切感人,在宣传报道中体现正确导向,在互动交流中启发引导群众,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中打造特色品牌。要以道德模范为原型,积极发挥文学艺术作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通过多样化的题材体裁、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多侧面、立体式地刻画道德模范,深刻揭示他们的精神世界,生动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以丰满、亲切、生动的艺术形象打动观众和读者,把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境界、健康人生追求传递给人民。要重视运用民间舆论推介道德模范,对群众通过网络等方式发现“草根善举”、捧红“道德明星”的现象,要及时关注,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保护和激发群众自我教育的热情。要把学习宣传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道德内涵,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文化助残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广泛组织基层巡讲、“道德讲堂”、座谈研讨、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活动,引导群众对照道德模范开展道德评议,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新鲜经验。
要紧紧抓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个根本,不断坚定广大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正确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形成爱国、敬业、奉献、诚信、友善、互助的道德风尚,掌握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养成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社会生活基本规范的良好习惯,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
要紧紧抓住实践养成这个关键,大力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体现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评选美德少年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参与中修身立德。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认真落实大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形成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引导他们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要紧紧抓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这个重点,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扎实推进文艺出版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青少年题材的优秀影视剧制作、舞台艺术生产、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要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落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措施,认真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文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外活动空间。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强力推进打击网络和手机淫秽色情信息、整治网吧、净化荧屏声频、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和出版物市场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要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大力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
五、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常做常新的事业,改革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深入推进,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发生新变化,工作对象呈现新特点,人民群众对道德建设充满新期待。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的时代内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时代特征,深入回答改革开放实践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时代课题,深入提炼概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使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更加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要积极推动方法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多用寓教于乐、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方式,把道德建设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把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情操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要积极推动手段创新,善于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先进传播技术打造道德建设的新平台,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等新载体传播和弘扬道德文化,努力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成为提供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平台,成为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广阔空间。要加快用新媒体整合各种道德教育资源,把典型宣传、道德实践、红色旅游等重点项目植入互联网,使思想道德建设网上网下互动联动、相得益彰。要积极推动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政策调节、项目示范、典型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经济、法律、行政、舆论等措施,使之相辅相成、更加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六、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公民道德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公民道德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抓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局面。各级文明委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分类指导,促进工作落实。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党委宣传部、文明办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联络、服务、协调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为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建言献策。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残联等群众团体和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联系的人群中去,覆盖到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社区居民、知识分子、青少年,覆盖到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向基层问计,多向群众请教,使道德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把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作为着力点,集中力量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效,不断增强参与道德建设、推动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文明委制定下发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对各地各部门推动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还将印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要积极运用这些测评体系,结合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精神文明创建评选表彰等工作,借助统计部门、社科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力量,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群众投票、媒体公示等办法考核评价工作成效,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得到普遍认同。要坚持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从具体事情入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完成,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去拓展,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同志们,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公民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以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扎实业绩,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