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黄岩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行动调研

发布时间:2025-09-19 点击量: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行动方案》精神,积极响应地方文化建设与理论传播需求,进一步推动高校与地方的深度合作,2025年9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天华、书记王胜率博士代表李正军、彭志恩等前往黄岩区,围绕文化传承创新、基层理论宣讲以及社区治理实践等方面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活动。

在嘉盛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亦欣全程介绍相关情况。社区微光驿站展区内,一幅幅图文展板直观呈现工作历程,一张张数据图表清晰标注成效变化,一件件实物案例生动还原服务场景,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系统展现了嘉盛社区近年来在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解、便民服务优化等领域的扎实成效——每一项成果都精准呼应着居民需求,直观体现出社区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的显著提升。 调研人员来到驿站的“志愿服务专区”,陈亦欣书记具体介绍展区内的“时间银行红管家”服务与积分兑换实物情况,社区推出‘时间银行红管家’机制,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时长会转化为相应积分,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家政服务等权益,通过‘服务有记录、积分有价值、奉献有回报’的模式,既增强了志愿者的归属感与获得感,也持续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水平提质增效。

△调研团队参观嘉盛社区微光驿站

随后,调研团队一行前往由黄岩区与清华大学社科院深度共建的全球首个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城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黄岩永宁幸福中心。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重要共建载体,该中心坐落于永宁公园南广场,以“服务群众精神需求、培育健康社会心态”为核心,打造文明实践特色阵地。其中,永宁幸福中心创新融合数字化电子科技设备与积极心理学知识,精心打造幸福共享空间、科技互动空间、福流空间三大区域。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科普等文明实践形式,将抽象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内容,为市民搭建起了解、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平台,助力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夯实文明实践思想基础。张天华教授一行认真听取中心负责人在文明实践共建、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实地察看各功能区运营情况,对黄岩区联合高校资源打造文明实践特色阵地、以专业服务赋能群众幸福生活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调研团队参观永宁幸福中心

之后,调研人员前往黄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前街道江城社区的黄丽丽围绕中心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与特色项目成果展开详细介绍。从“志愿队伍分级管理”的组织架构,到“文明实践积分兑换”的激励机制,再到“邻里互助”“文化惠民”等优秀服务项目的落地成效,系统呈现了黄岩区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激活文明实践活力的扎实举措。针对社区以文化为引领促进邻里和谐、推动社区发展的模式,调研人员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进一步挖掘“橘乡新事双月评”的感人故事与精神内涵,结合党的创新理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品牌,通过开展主题宣讲、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党的理论在社区落地生根,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调研团队参观黄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黄岩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苏盛、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王筱洁等陪同调研,嘉盛社区书记陈亦欣、新前街道江城社区书记黄丽丽、宣委黄文魁等陪同介绍相关情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双方围绕基层理论宣讲创新、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文明实践活动策划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此次调研旨在充分发挥学院的学术资源优势,结合黄岩的地方特色,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黄岩的高质量发展。

△双方召开专题座谈会